索 引 號 | 111501230117022438/2025-00002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大紅城鄉 | 文 號 | |
成文日期 | 2024-12-21 | 公文時效 |
——2024年12月21日在大紅城鄉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大紅城鄉鄉長 楊偉楠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大紅城鄉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建議。
一、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鄉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聚焦完成好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保持“進”的姿態,守住“穩”的底線,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干部群眾,久久為功、苦干實干,進一步推動全鄉各項事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年來,我們堅持聚焦實體、調整結構,在提質增效中跑出“紅城速度”。
“優”字護航,農業發展重點發力。高效配置農業資源,堅決守牢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27.89萬畝,良種普及率達到94%以上,農業發展持續向好。堅持“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通過實施盛健奶山羊產業、新紅原上草業飼草料加工項目、榆樹溝正大生豬養殖基地等重點產業項目,推動“乳肉草”產業形成了不斷挖掘優勢、夯實基礎、優化布局的產業格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蔬菜種植產業發展路徑,打造馬家夭村雪菊、張家41號村貝貝南瓜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實現特色產業“多點開花”?!叭凇弊种?,文旅產業精準突圍。持續探索渾河自然“風光游+林果采摘+農家樂”模式,結合區域特征及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休閑娛樂體驗農居生活的沉浸式農業新業態
一年來, 我們堅持項目為王、服務筑基,在承壓奮進中彰顯“紅城擔當”。
在項目保障上取得新作為。積極主動做好50兆瓦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項目、靈活性改造配套消納新能源480兆瓦項目、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項目和新建淤地壩、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無障礙施工保障,妥善推進征地拆遷等政策處理工作,不斷增強重點國家戰略承載力。在招商引資上取得新突破。成功引進成武董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發展辣椒種植產業,通過“村委會+企業+農戶”的村企共聯合作方式,實現了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在營商環境上取得新提升。走訪轄區重點企業28家次,協調解決企業用地、審批等問題7件,調解勞資糾紛6起。確?;萜笳邞肀M享,為7家企業爭取各類補助資金75萬元,同時,保質保量完成第五次經濟普查清查階段工作。
一年來,我們堅持立足長遠、提升品位,在鄉村振興中書寫“紅城篇章”。
人居環境彰顯新風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繡花功夫”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圍繞垃圾污水治理、亂堆亂放亂占、廁所管護使用、數字鄉村建設、動員群眾參與、“十縣百鄉千村”示范村創建6項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累計清掃公廁214座,清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3000余噸、非正規垃圾堆放點400余處、禽畜糞污1200余噸、農業廢棄物1100余噸;整治飛線亂線12處、違章建筑1處,拆除斷壁殘垣6處,清除墻體廣告81處?;A設施邁上新臺階。精心謀劃推進鄉村蝶變項目,實施改造一批百姓急難愁盼的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以小微資金撬動村域面貌的巨大蛻變。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馬家夭村至面人頭夭村道路硬化、紅山口照明基礎設施改造以及駱駝溝行政村海子灣村500畝節水灌溉工程。集體經濟實現新跨越。始終將村集體經濟增收作為強村富民、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一環,分類施策、分批推進,精準喚醒農村“沉睡”資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企聯建作用,白其夭村和大紅城村利用上級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統籌建設縣鄉村振興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孵化園,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6萬元;廟溝村辣椒產業獲取合作收益近40萬元,同時深化企地融合,光伏電站企地共建項目每年增加收益3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爭取財政銜接資金250萬元,實施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和民生保障等項目7個?!皟刹怀钊U稀眴栴}常態清零,實施危房改造37戶,完成145個自然村農村供水提升改造。新識別監測對象41戶71人,戶均落實幫扶措施3項。兌現光伏收益40萬元,幫助79名脫貧人口實現就近就業。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民為先、不負期待,在增進福祉中厚植“紅城情懷”。
兜底保障堅實有力。不斷健全社會養老體系,在符合條件的行政村建設為老食堂,提高為老年人服務水平。農村社保、醫保繳納工作全面推進,全鄉社保參續保率達100%,醫保參續保率達99%。嚴格落實民生保障政策,發放特困供養、低保、殘疾人等各類補助救助資金209.3314萬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民生實事全面落地。完成人居環境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改造等4項民生項目,受益群眾575戶1235人。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工程,1097戶煤改電年度任務。群眾生活的幸福度、舒適度、滿意度不斷攀升。生態建設扎實推進。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力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治理,全力配合完成“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扎實落實河長制、林長制,鄉村兩級河長累計巡河1128余次,排查河道沿岸4365公里,清理河道457余處,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4起;鄉村兩級林長累計巡林2137余次,解決問題12個。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堅,持續鞏固提升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自查發現問題整改成效,統籌抓好全鄉非法占用林草地、隨意傾倒建筑垃圾、地下水超采、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燃煤散燒等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不斷鞏固提升環境治理成果。文明鄉風不斷厚植。以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文化下鄉、強基工程及各類志愿服務文明實踐活動100余場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推進移風易俗,評議評選正能量典型,選樹鄉風文明典型示范26戶,文明鄉風越發淳樸濃厚。打造培育文明實踐品牌,“紅”暖桑榆文明實踐項目榮獲2024年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決賽一等獎。
一年來,我們堅持群策群力、融治善治,在除險保安中堅守“紅城平安”。
提高站位保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全面加強矛盾隱患排查,抓好信訪積案化解、源頭治理和初信初訪辦理,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共召開信訪聯席會議13次,鄉黨政班子成員開門接訪80余次,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9件,化解27件,化解率達93%??v深推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活動,引導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開展禁毒、反邪教、反詐騙工作,不斷筑牢安全防線。重拳出擊化險情。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集中開展“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年累計開展安全檢查32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40家,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13條,下達整改通知書3份,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融合力量促治理。探索“互聯網+基層自治”方式,完成數字鄉村平臺建設,實現鄉村治理“數字化”。強化以“五治”融合為抓手,織密基層治理網絡、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年處理“12345”接訴即辦工單416件,上報平安預警信息67條,快速響應、解決110警情聯動事件45件。推動行政執法改革走深走實,圍繞廢棄物傾倒、秸稈焚燒、河道非法采砂等重點領域,科學調度下沉力量,共立案查處4件。同時,凝聚基層治理力量,組建夜巡隊常態化開展夜間巡邏、應急救援等工作。
一年來,我們堅持善作善成、擔當作為,在實干爭先中彰顯“紅城作風”。
堅持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主動作為,全力配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開展全面“政治體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進一步筑牢意識形態陣地,堅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切實提高政府工作執行力、落實力。堅持法治建設為基石。強化法治思想,踐行法治理念,深入開展“八五”普法,依法接受人大、紀委和群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件。依法落實政務公開制度,確保信息時效性和透明性,全年信息公開45條,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作風建設為支撐。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切實增強紀律意識、砥礪過硬作風、推動干事創業,期間開展專項督察16次,制發督查通知26份。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做好上級下放行政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工作,明確鄉政府144項權力事項和鄉村135項公共服務事項。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持續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財力更多更好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用出實效來。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體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全年處置問題線索12件,立案7件,誡勉處理1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人,黨風政風持續向好。
與此同時,我們全面加強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檔案史志、氣象等工作。武裝、統計、文衛、工會、殘聯、共青團、婦女兒童、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全鄉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腳踏實地、不務虛功,辦成了很多大事要事難事,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成績的取得源自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掌舵領航,歸功于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得益于鄉人大的有效監督、鼎力支持,離不開全鄉上下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篤行不怠。在此,我代表鄉人民政府,向為大紅城鄉建設作出貢獻的全鄉人民、基層工作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村干部,向公安民警、基干民兵、應急消防隊伍,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鄉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農業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現代高質量農業規模還比較??;二是和美鄉村建設基礎薄弱,交通水利等基礎配套還需完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尚未落實到位,綠色生態屏障需要持續鞏固;三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疲軟,閑置農房資源盤活、傳統產業協作升級、發展發力有待提速;四是社會基層治理任重道遠,各村的網格信訪化解和隱患排查閉環機制還需完善。對此,我們將直面短板弱項,堅持問題導向,迎難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做好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緊盯中央、自治區、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目標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緊扣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產業加工集群經濟發展定位,優化產業布局、激發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助推我縣加快推進建設首府城市副中心貢獻大紅城力量。
2025年,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助發展,聚焦區域產業提級擴能。
堅持“無中生有、小中生大、有中生優”,積極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農牧業轉型升級。圍繞“調結構、提品質、可持續”主線,調整優化種植業區域布局和結構,持續穩定糧油生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用好用足產業發展資金,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扎實完成糧食種植面積、耕地輪作、玉米單產提升、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等年度任務。抓好中央糧改飼試點、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項目落實,在現有正大、美羊、紅達、蒙草等大型現代化種植養殖企業的基礎上,大力支持牧草、生豬、肉牛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支持企業、合作社發展訂單養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化特色品牌打造,提升紅城玉米、貝貝南瓜、辣椒、雪菊、豆腐等原有農特產品附加值。同時,配合做好露地蔬菜品牌招引,推動鄉域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圍繞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結合生態發展布局,構建協調聯動發展格局,依托渾河、白音陶海、白二爺沙壩等資源,加快構建“農文旅”發展新格局,著力培育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新業態,不斷滿足游客“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買農家食”等農家生活體驗需求,同時,推動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落地落實,對鄉村道路和房前屋后等進行改造升級,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打造“微菜園”“微果園”,促進生態、景觀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推動鄉村旅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做活綠旅融合文章。
(二)深耕厚植軟實力,統攬鄉村品質優化提升。
以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為抓手,緊扣城鄉發展一體化和產城融合同步化,加快打造生態和美宜居宜業鄉村。扮靚鄉村環境“高顏值”。強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以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開展“三清一改”,積極引導村民對禽畜糞污、生活污水等資源化利用,通過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長效管護機制、督導考核機制,推動精細管理全覆蓋。擦亮功能品質“金名片”。進一步拉高標桿,加速實現村莊有機更新。加快推進三道營行政村道路維修、水泉自然村至中柱夭自然村及新紅行政村新建水塔及配套設施項目,不斷擦亮鄉村宜居宜業底色。繪就綠色生態“新畫卷”。堅持治理、保護、修復并重,繼續全面推行河、林長制,加強水源地巡察保護和規范河庫管理,積極實施林草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配合“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積極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突出森林、耕地圖斑整改落實,加大對秸稈的綜合整治力度,積極推進新紅村飼草加工建設項目,加強廢棄秸稈資源化利用,持續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三)鞏固拓展補短板,謀劃紅城振興共富前行。
破題“三農”發展瓶頸,促進鄉村美麗生態、美好生活的有機融合,走出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強化“三類人員”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措施。綜合施策促進群眾增收,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持續拓寬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等重點領域協作,不斷提升居民“四項收入”。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緊盯國家和自治區、市、縣政策導向、投資趨向,著力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儲備實施一批重大利好項目。積極推進5個鄉村振興項目,3個企地共建項目,同時,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盤活各村閑置資產,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四)傾心傾力辦實事,助力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健全服務體系,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和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障不斷健全。穩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扎實做好“兩險”參保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進一步規范城鄉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資金管理使用和實效督查,確保困難群眾“應享盡享”。民生事業穩步升級。堅持“四下基層”,延續“一約四會”平臺議事效力,直擊民生痛點,加快推動基礎設施配套升級。接續推進“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基層文藝團隊惠民演出及“我們的節日”文化活動,進一步升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農家書屋等文化地標。推動雙擁共建見行見效,國防教育入腦入心,做好最美退役軍人選樹推薦、幫扶慰問工作,高質量完成下半年征兵任務。
(五)源頭化解尋病灶,立足基層治理靶向施策。
針對鄉村融合治理需求,樹牢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加快構建鄉村聯動、村村聯合的基層治理一體化新格局。治理體系日趨完善。推進網格精細化改革,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堅決抓好民生實事項目落實和“12345”接訴即辦工作,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村莊環境、治安、綜合執法等工作的協同聯動水平,以平安建設護航高質量發展。治理力量日漸凝聚。鼓勵村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深化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整合優化行政執法隊伍,加強基層治理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密切警民聯動,常態化開展防詐宣傳、食品安全檢查,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品安全等民生領域違法犯罪。安全防線日益穩固。全面抓好安全生產、自然災害、交通等領域風險防控工作,聚焦道重點領域,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持續完善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壓實防汛防臺抗旱、森林防火責任,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六)真抓實干提效能,加快自身建設走深走實。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堅持實事求是,把精力用到辦實事、干成事上來。建設忠誠擔當政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確保中央、自治區市縣和鄉黨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提前謀劃村級換屆后備力量摸排,確保后續換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開展。落實政府系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牢意識形態主陣地。建設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扎實開展“八五”普法。依法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暢通民生反映渠道,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切實辦好鄉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建設干凈辦事的廉潔政府。持續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的紀律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加強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力度。持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節用裕民,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長。
各位代表!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以及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以久久為功的耐力與發展創新的改革勁頭,開啟大紅城鄉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之路的新征程!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單位: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1230002 網站支持IPv6
聯系電話:0471-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1 蒙公網安備15012302000166號
聯系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計查詢
索 引 號 | 111501230117022438/2025-00002 |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大紅城鄉 |
文 號 | |
成文日期 | 2024-12-21 |
公文時效 |
——2024年12月21日在大紅城鄉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大紅城鄉鄉長 楊偉楠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大紅城鄉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建議。
一、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鄉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聚焦完成好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保持“進”的姿態,守住“穩”的底線,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干部群眾,久久為功、苦干實干,進一步推動全鄉各項事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年來,我們堅持聚焦實體、調整結構,在提質增效中跑出“紅城速度”。
“優”字護航,農業發展重點發力。高效配置農業資源,堅決守牢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27.89萬畝,良種普及率達到94%以上,農業發展持續向好。堅持“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通過實施盛健奶山羊產業、新紅原上草業飼草料加工項目、榆樹溝正大生豬養殖基地等重點產業項目,推動“乳肉草”產業形成了不斷挖掘優勢、夯實基礎、優化布局的產業格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蔬菜種植產業發展路徑,打造馬家夭村雪菊、張家41號村貝貝南瓜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實現特色產業“多點開花”?!叭凇弊种?,文旅產業精準突圍。持續探索渾河自然“風光游+林果采摘+農家樂”模式,結合區域特征及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休閑娛樂體驗農居生活的沉浸式農業新業態
一年來, 我們堅持項目為王、服務筑基,在承壓奮進中彰顯“紅城擔當”。
在項目保障上取得新作為。積極主動做好50兆瓦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項目、靈活性改造配套消納新能源480兆瓦項目、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項目和新建淤地壩、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無障礙施工保障,妥善推進征地拆遷等政策處理工作,不斷增強重點國家戰略承載力。在招商引資上取得新突破。成功引進成武董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發展辣椒種植產業,通過“村委會+企業+農戶”的村企共聯合作方式,實現了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在營商環境上取得新提升。走訪轄區重點企業28家次,協調解決企業用地、審批等問題7件,調解勞資糾紛6起。確?;萜笳邞肀M享,為7家企業爭取各類補助資金75萬元,同時,保質保量完成第五次經濟普查清查階段工作。
一年來,我們堅持立足長遠、提升品位,在鄉村振興中書寫“紅城篇章”。
人居環境彰顯新風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繡花功夫”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圍繞垃圾污水治理、亂堆亂放亂占、廁所管護使用、數字鄉村建設、動員群眾參與、“十縣百鄉千村”示范村創建6項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累計清掃公廁214座,清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3000余噸、非正規垃圾堆放點400余處、禽畜糞污1200余噸、農業廢棄物1100余噸;整治飛線亂線12處、違章建筑1處,拆除斷壁殘垣6處,清除墻體廣告81處?;A設施邁上新臺階。精心謀劃推進鄉村蝶變項目,實施改造一批百姓急難愁盼的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以小微資金撬動村域面貌的巨大蛻變。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馬家夭村至面人頭夭村道路硬化、紅山口照明基礎設施改造以及駱駝溝行政村海子灣村500畝節水灌溉工程。集體經濟實現新跨越。始終將村集體經濟增收作為強村富民、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一環,分類施策、分批推進,精準喚醒農村“沉睡”資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企聯建作用,白其夭村和大紅城村利用上級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統籌建設縣鄉村振興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孵化園,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6萬元;廟溝村辣椒產業獲取合作收益近40萬元,同時深化企地融合,光伏電站企地共建項目每年增加收益3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爭取財政銜接資金250萬元,實施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和民生保障等項目7個?!皟刹怀钊U稀眴栴}常態清零,實施危房改造37戶,完成145個自然村農村供水提升改造。新識別監測對象41戶71人,戶均落實幫扶措施3項。兌現光伏收益40萬元,幫助79名脫貧人口實現就近就業。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民為先、不負期待,在增進福祉中厚植“紅城情懷”。
兜底保障堅實有力。不斷健全社會養老體系,在符合條件的行政村建設為老食堂,提高為老年人服務水平。農村社保、醫保繳納工作全面推進,全鄉社保參續保率達100%,醫保參續保率達99%。嚴格落實民生保障政策,發放特困供養、低保、殘疾人等各類補助救助資金209.3314萬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民生實事全面落地。完成人居環境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改造等4項民生項目,受益群眾575戶1235人。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工程,1097戶煤改電年度任務。群眾生活的幸福度、舒適度、滿意度不斷攀升。生態建設扎實推進。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力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治理,全力配合完成“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扎實落實河長制、林長制,鄉村兩級河長累計巡河1128余次,排查河道沿岸4365公里,清理河道457余處,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4起;鄉村兩級林長累計巡林2137余次,解決問題12個。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堅,持續鞏固提升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自查發現問題整改成效,統籌抓好全鄉非法占用林草地、隨意傾倒建筑垃圾、地下水超采、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燃煤散燒等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不斷鞏固提升環境治理成果。文明鄉風不斷厚植。以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文化下鄉、強基工程及各類志愿服務文明實踐活動100余場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推進移風易俗,評議評選正能量典型,選樹鄉風文明典型示范26戶,文明鄉風越發淳樸濃厚。打造培育文明實踐品牌,“紅”暖桑榆文明實踐項目榮獲2024年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決賽一等獎。
一年來,我們堅持群策群力、融治善治,在除險保安中堅守“紅城平安”。
提高站位保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全面加強矛盾隱患排查,抓好信訪積案化解、源頭治理和初信初訪辦理,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共召開信訪聯席會議13次,鄉黨政班子成員開門接訪80余次,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9件,化解27件,化解率達93%??v深推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活動,引導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開展禁毒、反邪教、反詐騙工作,不斷筑牢安全防線。重拳出擊化險情。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集中開展“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年累計開展安全檢查32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40家,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13條,下達整改通知書3份,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融合力量促治理。探索“互聯網+基層自治”方式,完成數字鄉村平臺建設,實現鄉村治理“數字化”。強化以“五治”融合為抓手,織密基層治理網絡、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年處理“12345”接訴即辦工單416件,上報平安預警信息67條,快速響應、解決110警情聯動事件45件。推動行政執法改革走深走實,圍繞廢棄物傾倒、秸稈焚燒、河道非法采砂等重點領域,科學調度下沉力量,共立案查處4件。同時,凝聚基層治理力量,組建夜巡隊常態化開展夜間巡邏、應急救援等工作。
一年來,我們堅持善作善成、擔當作為,在實干爭先中彰顯“紅城作風”。
堅持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主動作為,全力配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開展全面“政治體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進一步筑牢意識形態陣地,堅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切實提高政府工作執行力、落實力。堅持法治建設為基石。強化法治思想,踐行法治理念,深入開展“八五”普法,依法接受人大、紀委和群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件。依法落實政務公開制度,確保信息時效性和透明性,全年信息公開45條,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作風建設為支撐。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切實增強紀律意識、砥礪過硬作風、推動干事創業,期間開展專項督察16次,制發督查通知26份。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做好上級下放行政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工作,明確鄉政府144項權力事項和鄉村135項公共服務事項。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持續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財力更多更好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用出實效來。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體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全年處置問題線索12件,立案7件,誡勉處理1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人,黨風政風持續向好。
與此同時,我們全面加強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檔案史志、氣象等工作。武裝、統計、文衛、工會、殘聯、共青團、婦女兒童、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全鄉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腳踏實地、不務虛功,辦成了很多大事要事難事,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成績的取得源自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掌舵領航,歸功于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得益于鄉人大的有效監督、鼎力支持,離不開全鄉上下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篤行不怠。在此,我代表鄉人民政府,向為大紅城鄉建設作出貢獻的全鄉人民、基層工作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村干部,向公安民警、基干民兵、應急消防隊伍,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鄉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農業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現代高質量農業規模還比較??;二是和美鄉村建設基礎薄弱,交通水利等基礎配套還需完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尚未落實到位,綠色生態屏障需要持續鞏固;三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疲軟,閑置農房資源盤活、傳統產業協作升級、發展發力有待提速;四是社會基層治理任重道遠,各村的網格信訪化解和隱患排查閉環機制還需完善。對此,我們將直面短板弱項,堅持問題導向,迎難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做好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緊盯中央、自治區、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目標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緊扣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產業加工集群經濟發展定位,優化產業布局、激發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助推我縣加快推進建設首府城市副中心貢獻大紅城力量。
2025年,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助發展,聚焦區域產業提級擴能。
堅持“無中生有、小中生大、有中生優”,積極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農牧業轉型升級。圍繞“調結構、提品質、可持續”主線,調整優化種植業區域布局和結構,持續穩定糧油生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用好用足產業發展資金,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扎實完成糧食種植面積、耕地輪作、玉米單產提升、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等年度任務。抓好中央糧改飼試點、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項目落實,在現有正大、美羊、紅達、蒙草等大型現代化種植養殖企業的基礎上,大力支持牧草、生豬、肉牛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支持企業、合作社發展訂單養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化特色品牌打造,提升紅城玉米、貝貝南瓜、辣椒、雪菊、豆腐等原有農特產品附加值。同時,配合做好露地蔬菜品牌招引,推動鄉域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圍繞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結合生態發展布局,構建協調聯動發展格局,依托渾河、白音陶海、白二爺沙壩等資源,加快構建“農文旅”發展新格局,著力培育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新業態,不斷滿足游客“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買農家食”等農家生活體驗需求,同時,推動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落地落實,對鄉村道路和房前屋后等進行改造升級,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打造“微菜園”“微果園”,促進生態、景觀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推動鄉村旅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做活綠旅融合文章。
(二)深耕厚植軟實力,統攬鄉村品質優化提升。
以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為抓手,緊扣城鄉發展一體化和產城融合同步化,加快打造生態和美宜居宜業鄉村。扮靚鄉村環境“高顏值”。強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以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開展“三清一改”,積極引導村民對禽畜糞污、生活污水等資源化利用,通過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長效管護機制、督導考核機制,推動精細管理全覆蓋。擦亮功能品質“金名片”。進一步拉高標桿,加速實現村莊有機更新。加快推進三道營行政村道路維修、水泉自然村至中柱夭自然村及新紅行政村新建水塔及配套設施項目,不斷擦亮鄉村宜居宜業底色。繪就綠色生態“新畫卷”。堅持治理、保護、修復并重,繼續全面推行河、林長制,加強水源地巡察保護和規范河庫管理,積極實施林草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配合“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積極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突出森林、耕地圖斑整改落實,加大對秸稈的綜合整治力度,積極推進新紅村飼草加工建設項目,加強廢棄秸稈資源化利用,持續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三)鞏固拓展補短板,謀劃紅城振興共富前行。
破題“三農”發展瓶頸,促進鄉村美麗生態、美好生活的有機融合,走出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強化“三類人員”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措施。綜合施策促進群眾增收,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持續拓寬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等重點領域協作,不斷提升居民“四項收入”。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緊盯國家和自治區、市、縣政策導向、投資趨向,著力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儲備實施一批重大利好項目。積極推進5個鄉村振興項目,3個企地共建項目,同時,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盤活各村閑置資產,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四)傾心傾力辦實事,助力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健全服務體系,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和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障不斷健全。穩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扎實做好“兩險”參保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進一步規范城鄉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資金管理使用和實效督查,確保困難群眾“應享盡享”。民生事業穩步升級。堅持“四下基層”,延續“一約四會”平臺議事效力,直擊民生痛點,加快推動基礎設施配套升級。接續推進“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基層文藝團隊惠民演出及“我們的節日”文化活動,進一步升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農家書屋等文化地標。推動雙擁共建見行見效,國防教育入腦入心,做好最美退役軍人選樹推薦、幫扶慰問工作,高質量完成下半年征兵任務。
(五)源頭化解尋病灶,立足基層治理靶向施策。
針對鄉村融合治理需求,樹牢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加快構建鄉村聯動、村村聯合的基層治理一體化新格局。治理體系日趨完善。推進網格精細化改革,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堅決抓好民生實事項目落實和“12345”接訴即辦工作,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村莊環境、治安、綜合執法等工作的協同聯動水平,以平安建設護航高質量發展。治理力量日漸凝聚。鼓勵村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深化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整合優化行政執法隊伍,加強基層治理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密切警民聯動,常態化開展防詐宣傳、食品安全檢查,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品安全等民生領域違法犯罪。安全防線日益穩固。全面抓好安全生產、自然災害、交通等領域風險防控工作,聚焦道重點領域,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持續完善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壓實防汛防臺抗旱、森林防火責任,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六)真抓實干提效能,加快自身建設走深走實。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堅持實事求是,把精力用到辦實事、干成事上來。建設忠誠擔當政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確保中央、自治區市縣和鄉黨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提前謀劃村級換屆后備力量摸排,確保后續換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開展。落實政府系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牢意識形態主陣地。建設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扎實開展“八五”普法。依法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暢通民生反映渠道,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切實辦好鄉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建設干凈辦事的廉潔政府。持續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的紀律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加強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力度。持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節用裕民,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長。
各位代表!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以及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以久久為功的耐力與發展創新的改革勁頭,開啟大紅城鄉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之路的新征程!